铁道走廊将设有超过120个出入点,以后访客从沿途的住宅区或工作场所,只需步行400米内或五分钟就可进出这条绿色长廊,方便人们步行或骑脚踏车,投入大自然怀抱。
筹划了四年的铁道走廊发展概念总蓝图昨天出炉,这条从北到南贯穿新加坡八个选区、全长24公里的铁道走廊在增添绿意和保留历史遗产的同时,将打造为生气蓬勃的“生活绿脉”,让沿途居住和工作的约100万人日后只需步行五分钟,便可环抱大自然,享有风光宜人的独特休闲体验。
与此同时,靠近武吉知马火车站和铁道广场(TheRail
Mall)的两座“火车桥”,预料将在下月底列为保存建筑。它们是本地仅存的四座钢桁架桥的其中两座,不但建筑结构设计罕见,也是武吉知马的独特地标,连接着铁道走廊的历史和未来。
市区重建局昨天宣布,由日本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和本地景观设计公司Tierra
Design为铁道走廊构思的概念总蓝图,获得评估委员会的青睐,在入选第二阶段评估的五个团队中脱颖而出。
全程120出入点
高架桥底辟活动空间
这个紧扣“生活绿脉”(Lines of Life)为主题的概念总蓝图最大特色是,沿着铁道走廊设计八大主题区,并打造超过120个出入点,方便人们步行或骑脚踏车接近大自然。
目前铁道走廊只有约30个出入点,相当不方便,以后访客从沿途的住宅区或工作场所,只需步行400米内或五分钟就可进出这条绿色长廊。
此外,设计团队善用沿途多座高架桥底下的空地,开辟绿色走道和脚踏车道,也打造供人们活动和休闲的公共空间。例如靠近玫菲园(Mayfair
Park)的泛岛高速公路(PIE)高架桥底下的空间,将来可让居民攀岩或做瑜伽等。沿途也设有21个大小不一的“月台”歇息处,设有厕所、脚踏车停放架和饮水器等设施。
马来亚铁道公司在2011年7月把铁道土地移交回我国。过去四年里,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公众对发展这个空间的看法。
市建局在今年3月发出方案征求书,邀请专业团队为铁道走廊构思发展概念,共有64个团队提呈了献议书,其中五个团队获选进入最后遴选阶段。
市建局昨天也公布两个特色区——丹戎巴葛火车站和蔡厝港翻沙水道(Sungei Pang Sua
Canal)附近地段的设计概念,它们将采纳本地新典建筑设计事务所(MKPL Architects)和中国土人设计公司的设计。
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昨天为铁道走廊概念总蓝图展览主持推介仪式时说,这条绿色长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衔接性,沿途也腾出更多互相连接的地段,可供更好地发展住宅和经济活动。
市建局:发展计划未敲定
将征询公众意见再改进
市建局强调,铁道走廊的发展计划还未最后敲定,也未定下具体落实时间表。该局下来将征询公众对概念总蓝图的意见,并在明年第二季改进有关设计。之后会率先为介于武吉知马火车站和山景路(Hillview
Road)的四公里路段做详细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市建局局长黄南说:“这是一条很长和范围广泛的地段,具有很大潜能,无需急于投入发展,日后也可融入新点子,我们希望用多点时间征询社区的意见。”
评估委员会成员之一、新加坡自然学会主席林肖恩博士说:“一些地点如武吉知马火车站和附近的PIE高架桥底下,靠近多元自然生态,如何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又不会造成干扰,是设计团队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