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政府在2013年大选后承诺,要在2020年时,建好100万间可负担房屋;而在刚宣布的2016年预算案中,政府将在明年推出31万7000间可负担房屋。
一个是长远目标,一个是短期期待;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国人居住问题,在能否达标,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看法。
可负担房屋一直是马来西亚人关心的课题,尤其房价在过去几年大涨后,需求和供应似乎达到严重失衡的状况。
发展商的房产买气大不如前,但需要买房自居者却找不到买得起的房子。
纳吉在2016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了一系列,解决国人居房问题的措施,包括将拨款16亿令吉兴建17万5000间一个马来西亚人民房屋(PR1MA),并会以比市价低20%的价格出售。
D’Majestic,吉隆坡金三角区酒店式公寓,投资自住办公皆可。
加上其他的措施和拨款,政府将在明年推出31万7000个这类型房屋单位,在这当中,政府也拨出2亿令吉来帮助首购族。
符儒仁指出,政府持续实行可负担房屋计划,加上其他政策,对首购族来说是一大福音。
“我们估计需要这类可负担房屋的有33万人,相信这个政策可让当中的2万至3万人受惠。”
潘荣德认同说,这绝对是好消息:“这将利惠更多中下阶级人士,也将使到人民更有购屋的机会。事实上,政府喊建可负担房屋已经多年,只不过予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现在所见到的可负担房屋也不多。”
符儒仁指出,可负担房屋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依然还没有真正的解决之道。